比北京房價更意外的事將連續發生,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
發布者:瀏覽次數:
我講的是一個關于“不確定”的故事,一個跟每個人有關的一連串意外,以及,因一連串意外我們不得不做出的調整。
C先生的時代隱喻
前段時間朋友聚會,基本是所謂的高凈值人士。三位朋友談了過去一兩年的經歷。
A先生開了個電子廠,員工近百人,去年利潤只有——17萬。
B先生啥也沒做,前年在深圳買了套房子,漲了280萬。
C先生外企高管,去年重倉美股,漲幅跟B先生的房子差不多,但再加上人民幣貶值的幅度,他成了三人中收益最高的人。
A、B、C三位朋友的故事,構成了這個時代的典型隱喻。它包含了實體經濟的困境、資產泡沫的瘋狂、匯率問題引發的利益重構。
不管在哪個行當、不管收益多還是少,聚會中幾位朋友對未來的感受卻相當一致:不確定性。
最近兩年,出現了一連串讓人意外的變化,它們改變了邏輯、改變了預期、改變了故事的講述方式。所謂的“黑天鵝”正發展成為“黑天鵝湖”。
“330”并不算意外
讓我們來梳理一下這一連串意外是如何發生的。
2015年3月30日是個關鍵的時間點。歷時幾年的政策沉默后,終于重啟以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。
為什么說這個時間點重要?在此之前,決策層反復強調的是政策定力,當時最著名的概念大家都還有印象:克強經濟學。克強經濟學三個關鍵詞:不刺激、去杠桿、調結構,其中關鍵的關鍵是不刺激。
這是對08年四萬億大規模刺激計劃的修正。決策層當時的想法是,回到市場,回到本位,不過多用政策力量去干預經濟。
這種想法馬上受到了考驗。中國經濟進入下行周期,GDP增長率從7、8掉到了6。
經濟低迷時,要不要動用政策力量去提振?
保持定力,忍,但你的忍受程度有多大?畢竟中國的就業、穩定等社會問題,都建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上。
不忍,那豈不是重走經濟刺激的老路?
兩種策略博弈了一段時間,到了前面提到的那個關鍵時點——2015年3月,主事者做出了選擇:不能眼看著經濟自由下降,該出手時還得出手。
2015年3月30日下午4點58分,央行、住建部、銀監會出臺刺激政策。僅僅10分鐘之后,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又聯合發布寬松新政。
市場都知道,房地產調控政策會放松,但330的這項政策力度,遠超市場預期。
至此,經濟增長還是得靠投資、靠房產,寄希望于消費升級、內需拉動還不太現實。按分析師姜超的話就是:
“我們研究中國經濟,發現和經濟增長最為密切的指標是投資,而在投資中最重要的是地產投資,因而中國經濟到目前為止依然是靠房地產驅動。”
與此同時,貨幣開始放水,降準降息密集出臺。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。樓市又迎來一輪瘋狂。
從上圖可以清晰看到,330作為分界線,之前房價比前平穩,之后開始飆升。
過去一年,全球城市漲幅排行榜中,前20位中大部分是中國的。
數據來源:胡潤研究院
與樓市瘋狂相伴的是貨幣放水。
樓市瘋狂,以及這幾年P2P和金融監管的亂象,引發一個直接后果就是脫實向虛。
衡量實體經濟投資的一個指標“民間投資”遭遇斷崖式下跌。
人們形容錢,往往用“熱錢”來形容,錢是喜歡溫度的東西,哪有熱鬧、哪里瘋狂,它就往哪里去。
故事講到這里,還不算意外。經濟低迷—貨幣寬松—樓市回暖—資產泡沫—脫實向虛,這是20年來不斷重復的套路。
如果這就是故事的全部,那我們現在就可以散了,按老經驗去應對就行。但這一次,出現了一個意外。
在房價飛漲的同時,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大幅下跌,同時,外匯儲備也大幅下降。
這是從來沒有過的。
一邊你的資產價格在蹭蹭蹭往上漲,一邊你的購買力和外匯儲備在咣咣咣往下跌。這是矛盾的兩面。
這個意外的出現,使得中國面臨著一個從未有過的兩難選擇:保房價,還是保匯率?去年年中,圍繞這個甚至掀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。
一方面,如果想保匯率,那么貨幣就不能發行太多,貨幣越多越不值錢,匯率就會下降,因此貨幣政策應由寬松變為緊縮。而樓市跟貨幣超發密切相關,貨幣一旦緊縮,房價勢必受到影響。雖然官方在擠泡沫,在出臺限購政策,但絕不是想讓房價下跌,只是讓它不要漲得太快而已。不僅如此,貨幣緊縮,企業資金緊張,還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的活力。
另一方面,如果想保房價,那么貨幣寬松的情形還會持續,貨幣發行越多,就越不值錢,匯率還會下跌。
歷史上,有兩個著名的案例。
俄羅斯模式是保房價棄匯率,在烏克蘭危機前后,匯率下跌了50%,資本大量外流,但房價穩住了,小有上漲。
日本模式是保匯率棄房價,在上世紀90年代后,匯率變化不大,但房價下跌了一半以上。
中國會如何選?大多人認為,房價事關中國全局、事關中國穩定、是優先選項。中國的資本市場尚未開放,匯率對全局的影響沒那么大。從這點來說,匯率下行的走勢還是大概率事件。
事后來看,16年毫無疑問是保住了房價,但是犧牲了匯率。其核心邏輯在于穩增長政策放在首位,而房地產是穩增長的重要動力,因而要穩增長就得保房地產、保房地產就得保房價。
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“意外”,高房價疊加上了貨幣貶值,它對我們的財富管理的既有經驗造成了一個顛覆。
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,一件更讓人意外的事加劇了這個矛盾。
突現外部攪局者
4個月前,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。
他的當選本身就是“不確定性”的反映,他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風格,更加劇了世界的“不確定”。
特朗普總的政策玩法,是緊縮貨幣來使利率走高,讓資本流回美國,刺激經濟增長。
這就增加了中國資本外流的壓力,美元走強也讓人民幣匯率受到更大挑戰。
保房價還是匯率,多了一個外部攪局者。
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先生的歸納,特朗普的政策主要是三點,這些政策很可能改變這個世界原來的故事講法。
第一,減稅。
美國有減稅的空間,現在稅負是30%左右,而英國、加拿大等是15%左右。
前段時間曹德旺到美國開廠,是有道理的,他算了很細的賬,中美目前的企業稅負基本相當,但美國的土地、能源成本均低于中國,僅員工成本高于中國。如果減稅到位后,這種優勢會更明顯。
這是特朗普改變的第一個有關這個世界的故事講法,他的舉動可能會讓更多的全球企業和資本流向美國。
第二,擴大基建投資。
相當于美國版的四萬億計劃,財政支出將大量增加,財政政策的分量大大加重。
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朱民先生的說法,在此之前,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博弈是貨幣政策,大家盯加息減息、盯貨幣供應。但特朗普改變了故事的講法。財政政策和政治政策成了重要影響因素,貨幣政策的決定性作用讓位于財政政策和政治政策。
更關鍵的是,貨幣政策一般都比較透明,也具有可預測的周期性,而財政政策和政治政策的屬性更為短期、更為波動,加劇了世界的不確定性。
第三,貿易戰。
美國的逆差國,排第一位的中國遠超第二、第三位之和。特朗普肯定會對中國出手。
特朗普的出現,不按常理出牌,完全用新的政策攪局,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么樣,所以市場預期變了,故事的邏輯也變了。
但意外還是沒結束。
你有生之年會感受一場戰爭嗎?
今年2月13日,金正男在馬來西亞被暗殺,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宮斗戲情節,而是埋下了與我們相關的地緣政治變化的伏筆。
暗殺事件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是,朝鮮和馬來西亞外交戰升級,互逐大使,扣押對方國家的公民不準離境。這個變化背后的重大意義被人忽略。
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,馬來西亞長久以來是朝鮮少有的幾個關系親密的國家之一,甚至可以說是除中國之外走得最近的國家。
世界上唯一一個與朝鮮實行互免簽證的國家,是馬來西亞
2016年美國和朝鮮外交官展開非正式會談,地點設在吉隆坡
馬來西亞和朝鮮之間有大量的進出口往來,它是朝鮮少有的幾條經濟生命通道之一。
這還不是最關鍵的。最關鍵的是什么?中國前段時間禁止進口朝鮮的煤炭,煤炭占朝鮮對中國出口的近一半,這下中朝之間的貿易雪崩式下降。
這也是一個被很多人忽略但極其重要的地緣情報。這意味著,朝鮮經濟生命通道接連關閉,它日益陷于絕境之中。
暗殺事件的另一條線索發展,就是日前鬧得轟轟烈烈的韓國薩德事件。韓國本來采取的是平衡策略,經濟上靠中國,軍事上靠美國。15年中國閱兵,韓國總統樸槿惠是少有的幾個來華參加儀式的西方陣營首腦之一。
但現在,朝鮮射彈升級,半島局勢緊迫之下,韓國不得不把安全置于發展之上,棄中選美。
來看看這段時間的幾件事:
2月13日
金正男遭暗殺,引發朝鮮和馬來西亞的外交戰
3月6日
朝鮮發射四枚導彈,半島危機遽然升級
3月7日
韓國正式開始部署“薩德”,中國史無前例對韓國實施經濟制裁
這背后的一個邏輯是,朝鮮經濟生命通道日益逼仄,陷于絕境的朝鮮試圖通過軍事來增加話語權,這又促使韓國加強軍事布署,半島局勢猶如一個火藥桶,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會引爆。
這些宮斗戲、諜戰片跟我們有什么關系?對吃瓜群眾來說,看熱鬧不嫌事大?
有什么關系,看看這張圖?
這是網上流傳的一張圖,據說這個圓圈范圍內的房價會受到影響。不一定準確,但提示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:戰爭也許離我們并不遠。
現在,除了少部分人對越自衛還擊戰有印象,幾乎對戰爭沒有直接感受。
你想過沒有,你有生之年會感受身旁一場戰爭?在這個黑天鵝亂飛的時代,這變得不是不可能。
再加上臺海局勢及國內政治格局的一些演變,我們的研判是,周邊戰爭的概率比三年前提高了5到10倍。
一旦發生戰爭,資產的價格需要重估,很多人的人生軌跡也得重建。
未來就是一連串意外
上面我們梳理了近期發生的一連串意外,包括——
匯率反轉下跌的意外
特朗普加劇全球波動的意外
身邊的地緣風險劇增的意外
從這一連串意外可以看到:
1. 我們越來越多地受到全球因素的影響,不管是匯率、特朗普現象還是地緣沖突。
2. 這種影響深入到了微觀個人層面,不光是國家層面和宏觀層面的影響。影響我們的錢包,影響我們的人生選擇。
3. 歸結一句話:波動和不確定性正成為時代主題。
時代變了,身處的環境變了,故事的講法變了,我們怎么辦?
任何只談問題不談解決方案的都是耍流氓。
在這個全新的時代、在這個劇烈變動的環境中,一定要有:全球化布局的思維。
這是前面故事的一個自然延伸。
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改變。原來,基本是割裂的,先做好自己再去征服外界;現在,融為一體,彼此影響。
更深層次的是,就像前面的故事所說,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: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,以及,由不確定性引發的安全感問題。
舉著火把快速的穿過一個火藥廠,你最后可能仍然活著,但你仍然是一個傻瓜。
安全感成為這一代中國人的一個心結。霧霾、權力、教育……每一個人面對這些問題時都是弱小的。我們從哪里來?我們到哪里去?
面對前面的問題,局限在一個區域中經常無解,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維,就豁然開朗。
千萬不要all in
全球化思維不一定要馬上出海投資,但在做決策時,一定要有這種理念。這個有幾個層面的東西:
第一個層面,從財富管理的角度,應對“不確定性”最主要的策略就是“配置思維”,就是“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”。
你在澳洲買了房子,就是在對沖國內樓市泡沫的風險;你在美國買了股票,就是在對沖匯率下跌的風險。你對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進行謀篇布局,就是在對沖不確定性。
比如說,我們對未來如何把握。根據世界銀行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數據,從1960年代以來,一共有101個新興工業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,但只有13個國家成功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成為發達經濟體。也就是說,高達87%的國家繞不開這個“陷阱”。
中國會不會成為少數例外?我們有理由相信邁過陷阱的概率很大,但理性的做法是可以重點押注中國,但一定要有合適的配置與分散, all in一個東西,押上的是整個人生。
對不確定性的各種后果有了預案,其實就不會恐懼。
這并不是全球化布局思維的全部。
中國的路,它們還得走一遍
第二個層面,全球化布局的思維,除了安全,還在著眼機會。
現在大大家都在喊資產荒,樓價太高,股市太不穩定,互聯網金融又一片亂象。錢往哪里投是個問題。這個時候向外尋找合適標的,其實是錢的本性驅動。
中國人出去還是愛買房,這幾年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全球房價飆升路線圖,與中國人海外投資的路線圖基本是吻合的。中國人買房一路殺過去,到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房價就漲。而且,原來國外并不強調的學區房概念,也被炒了起來。北京上海深圳的人,到任何一個國外城市,都覺得房子好便宜。
昨天跟幾位朋友說,在東京,七八十萬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市中心的房子,而且除去房產稅之后的收益率能達到5到8個點,好幾位瞪大了眼都不信。但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實。
買房這個事,讓很多人體會到出海并不那么難,其實是把國內經驗移植到更廣闊的區域。
現在很多企業也在行動,有個企業家朋友,做建材制造的,非常傳統的行業,現在聯合一些人去印尼做了一個建材工業園。
而像滴滴、今日頭條、支付寶、微信等互聯網企業,更是把國際化當做互聯網下半場的重要命題?,F在正在興起一股互聯網企業下南洋的風潮。它背后依據的一個理論就是:
中國走過的這條路,后發國家會再走一遍,當年中國是怎么涌現出人口紅利、工業化紅利的,這些國家會同樣出現,按照我們以往的經歷經驗可以提前去埋伏、到點收割紅利。
正是依據這樣的模式,有人在越南和柬埔寨布局樓市和股市,因為他們相信現在的越南和柬埔寨就是10年前的中國;
也正是依據這樣的模式,有人在印度布局互聯網、在印尼布局制造業,他們相信中國式奇跡在這些國家會再次出現。
但這還不是全球資產配置的全部。
紅利的放大
第三個層面,即使你只對中國經濟有把握,只對中國的紅利更看得清,也可以用全球化的方式來放大這種紅利。
一個典型的思路就是復星提出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。
這個理論用大白話來說就這樣的:
隨著中國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行業其市場占有率將成為全球第一,其份額大概會有20%-30%(這是有經濟學的理論依據,可推演的,不展開了)。那么,我們就來看看哪些行業有潛力,同時還沒到20%的份額,那么就去買這個行業中全球排名第一、第二的國外企業和品牌,把它們引入中國市場來銷售、發展。
比如判斷中國高端旅游市場會有爆發,復星就去買了世界上最大的度假集團地中海俱樂部,買下來之后并不是做國外市場,而是引入中國市場來做,利潤非常好。
這種模式是可以復制的,找到不同行業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做。比如最大的養老機構、醫療集團等。這是全球化資產配置的一種新思路。
但這還不是全球資產配置的全部。
最終是為了:自由
第四個層面,我們做全球化布局的最終目的是什么?是自由。
我可以走或留,我可以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,我可以逃避霧霾,我可以用腳投票,我可以把最好的東西讓下一代享受。
我們賺錢的目的是為了強大,因強大而獨立,因獨立而自由,從財務自由進而獲得人生自由。
這種自由,你在村里能自由選擇,顯然不如在縣里能自由選擇;在一個國家里能自由選擇,顯然不如在全球范圍內可以自由。
從實踐層面,比如說,你有選擇自由,你就可以利用全球的利率差進行配置,有人曾提出近期的一個顛覆式投資思路,叫做“把資產留在境外,把負債留在境內”,中國及日本、歐洲等利率低,有的是負利率,可以從這些地方貸款借錢,借來的錢投到美國,那里利率高,美國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可以提供3.5%股息回報率。
另外,選擇的自由不僅是資產的配置,也包括身份的配置。在中國加入CRS全球征稅系統之后,很多國家和中國有信息互換,原來的避稅方式不太適用,這時身份的綜合配置就更加重要。
選擇即命運
是否具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維,將成為企業家階層分野和命運分化的一個重要指標。這個指標的重要性就如:
1992年你是否下海
2002年你是否進入房地產
2012年你是否轉型互聯網+
每一次歷史關口的選擇都決定了此后的道路。選擇比能力重要。今天,有沒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維將決定很多人的命運。
有位朋友有個很有意思的觀察,那些跨出自己區域的人,往往是最人類中最勇敢最有創造力的人,比如當年從印度來到硅谷的科技人才,當年飄洋過海從歐洲來到澳洲的移民。
“他們換來了更好的生活,這樣的生活也配得起他們曾經的努力和勇氣。”
注:本文為2017年3月18日作者在2017草根大會上的演講。
來源:嚴九元 經管之家論壇 海外掘金